海报新闻评论员 郭凯配资网络配资炒股
在齐鲁大地的腹地,泰山雄踞鲁中,以顶天立地之势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尼山静卧曲阜,以海纳百川之姿涵养全球文明对话。两者一北一南、一刚一柔,相距百公里、海拔悬殊,但都是山东的文化地标,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图腾,共同撑起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穹顶,演绎着一场永恒的文明协奏。
“山莫大于泰山”,五岳之首,拔地通天。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华夏神山”“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从远古先民的自然崇拜到封建帝王的封禅仪式,这座海拔1545米的山峰,见证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早已被赋予“天人合一”理念的人格化象征。周天子以泰山为界建齐鲁,传说中秦汉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禅致祭,刻石纪功。文人墨客也对泰山情有独钟,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李白“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都借登泰山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怀,激励着无数后人奋发向上、勇攀人生高峰。
尼山,海拔仅340余米,却因孕育了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而成为儒家文化的精神原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道德追求。公元前551年,孔子诞生于尼山,这座不起眼的山丘便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在这里起源,跨越千年,始终流淌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深处,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孔子倡导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思想与恕道原则,超越了时空的界限,成为全人类共同遵循的价值追求。
如今,泰山与尼山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泰山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文化内涵,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当人们沿着中天门、十八盘拾级而上抵达岱顶,感叹于泰山的雄伟壮观,仿佛能触摸到中华文明的深沉脉搏。近年来,泰山在文化创新方面与时偕行, “赛博挑山工” 机器狗、外骨骼机器人相继亮相,古老文化与现代科技相遇,迸发出新的火花,科技赋能使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感受泰山文化,赋予泰山以新的生命力。而在百公里之外,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已成为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自2010年首届论坛举办以来,一届又一届的思想盛宴在这里上演,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汇聚于此,探讨文明价值,共创美好未来。今年7月9日至10日举行的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为主题,吸引了70余国560余名学者政要参与,围绕“文明的起源与未来发展”“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等议题展开讨论,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中凝聚全球发展共识。尼山圣境以无人机编队重现“孔子周游列国”,赋予传统文化以当代审美表达;孔子博物馆用“文物+科技”让古圣先贤“活”过来,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尼山脚下,圣水湖的粼粼波光,映照着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落幕的余晖,也倒映出百公里之外泰山的巍峨身影。
泰山与尼山,一个高耸巍峨,一个宽广博大;一个刚强坚毅,一个柔韧平和。泰山彰显权威,尼山倡导仁爱。泰山予我们“五岳独尊”的自信气魄,尼山教我们“乘桴浮于海”的开放包容。这种互补共生的结构,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坐标系,恰似中华文化的精髓——阴阳平衡、刚柔并济,构筑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底色、精神内核,折射出中华文明的内在张力。
泰山与尼山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在全球地缘冲突不断、歧路交织的今天,愈发凸显出其现实意义。泰山所展现出的雄伟刚健,象征着中华民族顶天立地、坚毅不屈的精神,激励着全体中华儿女在民族复兴伟业的征程中勇往直前;尼山所蕴含的智慧与仁爱,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伦理支撑和思想源泉,为全球不确定性加剧的当下注入更多确定性,提供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山东正以泰山和尼山这两座文化高峰为依托,深入挖掘和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中贡献着山东力量。
申宝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